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依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面向2035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省教育厅现已启动2026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为做好我校申报相关事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向
本次申报不设项目指南。申报人可结合自身研究基础与学术特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自主拟定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应规范、准确、简洁。基础研究需紧密跟踪国内外学术前沿,聚焦学科建设需求,突出原创性和开拓性,深入阐释中国发展背后的理论内涵,助力中原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应用研究要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具备现实针对性和决策参考价值。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类别及资助额度
项目分为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研究周期通常为1-2年。资助方式包括资助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资助性计划项目由省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每项资助2万元;指导性计划项目由学校按每项1万元资助。
(二)项目申报限额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本次申报项目数量上限为10项。为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发展,申报项目中,青年项目数量占比不得低于50%。
(三)项目申报学科范围
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25个学科领域,具体可查看省教育厅通知(附件1)。
三、申报资格
1.申报人须为我校在岗在编教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有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前期准备充分且有一定研究成果,能切实承担项目实质性研究工作。应用性研究项目鼓励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
2.申报人应具有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含)以上学位。青年项目申报人须为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
3.每位申报人同一年度只能申报主持1项,不得跨类别重复申报;项目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2个项目申报,且成员需同意参与,否则视为违规。
4.离退休教师、在校学生可作为研究人员参与项目,但不能担任主持人。
5.项目组成员不超过6人(不含主持人)。
6.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有在研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未结项;有在研省级以上(含省级)项目或其子项目;已承担省教育厅其他计划内科研项目的主持人;所主持的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三年内被撤销。
四、申报流程
1.申报工作通过“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平台”进行,系统于2025年3月21日开通,可通过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网(http://jyt.henan.gov.cn/sk)登录申报。
2.申报人员自行登录系统注册个人信息,下载填写《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评审书》,并于4月24日前在线提交。请务必下载最新版申报书,避免系统不兼容影响申报。
3.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将于4月25日前完成本校推荐申报项目的在线审核确认工作,并将系统生成的《2026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一览表》打印,加盖教科研中心部门公章后,扫描发至sheyuchu@163.com,逾期不予受理。
五、其他要求
1.项目评审采用匿名方式,《申请评审书》B表中不得出现申请者姓名、所在学校等信息,否则按作废处理。
2.申报者应如实填报材料,杜绝知识产权争议。如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一经查实,取消3年申报和立项资格。
3.请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此次申报工作,及时传达通知内容,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积极申报。申报过程中如有疑问,可联系学校相关科研负责人。
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0374—5715556
附件1: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026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zjc/upload/file/20250320/20250320102056_36989.docx
教务处
202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