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对各专业学生进行职业、个体认识,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个体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和职场生活有初步的认识,还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在学校进行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到有目标的学习。同时,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未来的职场适应和发展有间接地影响和指引作用。
一、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实践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职业素养提升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自我认知、自我规划、人际交往、职业规划。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四个方面实现发展:
1.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觉意识。
2.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清晰地了解自身角色特性、未来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等等。
3.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具备自我认识与分析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规划和调整计划的技巧能力等。
4.能力层面: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自我,课堂讨论发言、课后演讲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课程设置
(一)注重理论引导,强化规划实践的能力培养。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传授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系列实践操作、课外活动、个案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自我规划的能力,并能在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和人生发展中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就业现状出发,整合教学内容,适应学生、职业学校的实际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立足于学而有效、学为所用去整合教学内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制力不强,目标不明确等现状。因此。结合目前就业的现状和学生自身情况,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给自己做一个具体可行的规划非常必要。
(三)进行个案辅导和跟踪,适合学生个体、个性化的指导需求。
学生的个体化和个性化都表现十分突出,特别是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人生经历也大不相同,所以他们的人生轨迹和职业发展方向也会大不相同,这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要非常注重个体性和个别指导。在教学设计上,我们注重团队教学和个案辅导的形式,为她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打下基础。
(四)课内课外多种教学方式结合。
高职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针对课程特点和就业现实,围绕模块教学的思路重点使用下列教学方法:讨论教学、实例分析、情景模拟、游戏法、课外活动等。通过实例分析启迪学生,激发学生去思考,置疑,充分认知自我;通过情景模拟和游戏法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展示和锻炼能力;同时在课外组织讲座、比赛等,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理性的规划。
三、教学方法建设
本课程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原则,采用讲解、多媒体演示、场景模拟法、讨论、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知识应用的机会。
讲解法:主要用于讲授职业素养提升基础知识、行业岗位知识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
多媒体演示法:在讲解过程中,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直观手段来呈现学内容,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知识储备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
场景模拟法:针对所教内容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情景化的模拟训练来提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讨论法:根据知识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讨论,使其在讨论中逐步提升交际能力、思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翻转课堂法: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上对自己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分享和讲解,并对其讲解进行补充和评价,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培训: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
2.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
3.建立团队: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包括专业教师、职业顾问、企业高管等,共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交流合作:加强与其他高校、企业、职业机构等的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5.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